備注在前面:感恩好朋朋補充,這個案例還是有可能是走某些特例的方式,但是到底如何只能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七十年封印解除──「森之釀造所」,開啟清酒新時代

日本酒產業的制度鬆動正悄然展開。長達數十年未曾開放的「清酒製造免許」制度,如今終於迎來歷史性的轉折點。這不僅是釀造技術或市場動態的改變,更關乎日本整個酒造文化體系的再生。

七十年來首度的新規免許

在日本,想要合法釀造清酒,必須獲得由國稅廳依《酒税法》核發的「清酒製造免許」。這項制度自戰後便被視為「市場秩序與稅收安全網」的一環。1950年代起,因清酒生產過剩、價格競爭激烈,政府採取事實上全面凍結新設免許的方針。此後七十年間,日本國內幾乎沒有任何「新規」釀造所被批准,即使是後來出現清酒風潮,也多為現有酒造的承繼或子公司名義延伸。 在這樣的制度下,新加入者要釀清酒幾乎不可能。

唯一的例外是:

• 輸出專用免許(例如為海外市場設立的特例酒造)

• 研究試釀免許(僅限試驗與學術用途)

• 或既有酒造遷移重建(並非真正的新設)。

這種長期的封閉,使得日本清酒產業形成「高齡化與集中化」的結構:酒造數量從戰後高峰的五千多家,銳減至如今的約1,200家;地方釀造者難以新生,年輕釀造人也缺乏進入管道。然而,近十年來情勢逐漸改變。

國稅廳在2010年代後期開始檢討制度,面對國內酒類消費下降與地方創生政策推動的雙重壓力,他們意識到繼續凍結新免許,反而可能抑制產業更新。如今森之釀造所取得國內流通用清酒製造免許,這是約70年來首度開放的「國內向新規免許」,不只是企業的突破,更是制度層面的一次鬆綁與轉折。

 

七賢家族的新挑戰:森之釀造所誕生

獲得這張珍貴許可的,是位於北海道蘭越町的森之釀造所(Morino Brewery)。其母體為山梨縣的老字號酒造,山梨銘醸株式会社(品牌:七賢)。新公司由七賢家族的次世代釀造家 北原亮庫(Ryoko Kitahara) 擔任代表取締役社長。過去他曾長期參與七賢的品牌革新與氣泡清酒開發。他此次主導的森之釀造所,以「有機栽培 × 地方創生 × 氣泡清酒」為理念,並與蘭越町的農家共同推動有機稻作與地域共生釀造。

根據《北海道新聞》報導,森之釀造所將於2024年4月動工、2025年10月完工啟用,總投資額約 5,400萬日圓,首年度營業額目標為 1億4千萬日圓。釀造所將使用蘭越町產「らんこし米」與有機栽培「ななつぼし」為原料,釀造以氣泡型清酒為主軸的新世代作品。

這不僅是企業擴張,更是一項「地域再生」的行動,讓一次產業(農業)與二次產業(釀造)重新連結,實現「從稻田到酒杯」的完整地域循環。

 

從制度鬆綁看日本酒的下一步

雖然是七十年來第一次,日本國稅廳對於清酒製造免許的開放,但他也許不僅是「個案特例」,而可能是整體政策走向的預告。

從近年政府推動「日本酒輸出擴大計畫」「地域資源再生計畫」與「觀光振興聯動策」,

可以看見日本政府對於清酒的政策正逐步轉變,形成從稅制管制走向產業振興政策的轉換。

也許這反映出官方思維的轉變:

• 從「守護既有業者」→ 轉向「扶植創新與地方小規模釀造」

• 從「中央集權稅務監管」→ 轉向「地方自治與文化創生」

• 從「產量主義」→ 轉向「價值與故事導向」

不負責任的思考,對整個日本酒產業而言,這次的開放既是實驗,也是一種信號。若未來其他地區的申請也逐步獲批,日本的釀造版圖將重新洗牌,地方釀造、女性釀造家、永續農業型酒造都可能迎來新局面。

「森之釀造所」的誕生,不只是新酒造的出現,更是一個時代的訊號,當制度開始鬆動,文化也開始再生。

 

 

責任編輯:林哲緯
核稿編輯: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