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酒的迷人之處不僅僅在於酒的千變萬化,美麗的酒器也是個巨大的坑,而薩摩切子與江戶切子就是兩個深不見底的洞。
宮廷 VS. 民間
玻璃工藝的引進雖然都跟西方文化的輸入有關,但再細分發展起源的話,薩摩切子的工藝是從江戶末期當權的薩摩藩所發展出來的,當時的薩摩藩主島津齊興先邀請江戶的玻璃工藝師傅來到薩摩(現鹿兒島一帶),接下來齊興的兒子島津齊彬將薩摩切子的玻璃工藝的納入旗下的官方事業「集成館事業」*的一部分,使薩摩切子受到重視,變成進獻給達官貴人的貢禮,也是篤姬的嫁妝之一,現在在鹿兒島仙巖園仍保有集成館的遺跡。
(*集成館事業是近代日本西化工業的起源,事業體包含造船、煉鐵、紡織,電信技術等等)
而江戶切子的起源則截然不同,江戶切子誕生於民間,從玻璃工藝傳入江戶,傳說是當時大傳馬町店的加賀屋久兵衛使用金剛砂研磨透明玻璃,再用銼刀研磨雕刻所產生的,其後慢慢被耕耘發揚為精美的玻璃工藝。
在當時,玻璃器皿是相當貴重的製品,最初只有武家、或是富裕商賈的家中能夠使用,隨著時間推移漸漸也在庶民生活中傳播開來,玻璃工坊也越來越多,使民間誕生許多鑽研切子藝術的工匠,這也是為什麼有些知名的江戶切子在師承淵源上可以被追溯至相當深遠。
相對上,薩摩切子曾有將近百年的時間隨著當初薩摩藩島津家的經費不足,再加上戰爭紛擾失落了好一段時間,如今薩摩切子的技術算是工藝復興的成果,是後人鑽研製作文獻才又使薩摩切子復活。
渲染 VS. 清澈
薩摩切子與江戶切子在工法上最不同點在於有色玻璃的層次,一般來說薩摩切子會在透明玻璃鋪上薄薄的有色玻璃再進行雕刻。也有可能製作有色玻璃的夾層,創造出多層次暈染的特色。在島津家的支持下,當時使用的許多有色玻璃甚至都是自身研發出來的。
另一方面來說,江戶切子注重的是透明度與雕工,演變至今的江戶切子色調雖然已經五花八門,仍是以帶有清雅的顏色玻璃加上精細的刻花技術為主,與薩摩切子注重色層渲染的風格是不一樣的。
前年剛好藉出差空檔溜去參觀仙巖園集成館的遺跡,其中當然也包含的薩摩切子的展出館,工匠等級的薩摩切子價格不菲是當然的,不過仙巖園既然是觀光區,園內也有販賣燒酎的小店家,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位於仙巖園內的緣故,即使是觀光客類型的試喝,也會拿出薩摩切子讓客人挑選再試喝,是相當不錯的體驗。
原文刊於 20160702
https://www.facebook.com/sakeconcil/photos/a.515197658646501.1073741827.515114071988193/605364486296484/?type=3&the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