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釀酒的世界中存在許多流派,僅就近畿地方而言,就有約10個釀酒流派。其中,在灘區,最主要的流派是丹波流。
記載於江戶時代初期(約1600~1650年)所撰寫的日本代表性釀造技術書《童蒙酒造記》中提到,眾多釀酒流派的根源是奈良流,接著是鴻池流與伊丹流。伊丹流的起源是來自伊丹周邊地區(如天津、山本等地)農村的居民,他們在元祿後期(1688~1704年)到享保年間(1716~1735年)之間成為釀酒杜氏,進而發展出伊丹流與丹波流。
到了灘地區發展迅速的化政時期(1804~1829年),灘地區最初的杜氏主要來自菟原、生瀨與播州地區,但從文化年間(1804~1818年)開始,來自丹波的杜氏也加入,與原有的菟原與播州杜氏交流合作。到了江戶時代末期,丹波杜氏已成為主力,並最終確立了被稱為灘丹波流的釀酒風格。
流派差異:
各流派間最大的差異,明顯表現在酒母(酵母培養液)的培養方法上。丹波流的釀造方式,適合使用如宮水這樣的硬水地區。
其生酛(きもと)釀造法中,使用半切桶(半圓木桶)的時間較短,所需空間也較小,因此比其他流派更具工業性,非常適合用於灘地區的大規模酒造作業。

圖片來源:灘酒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