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讀賣新聞資訊,日本政府已著手討論放寬關於「日本酒製造執照」新發核准的限制。根據現行制度,原則上不允許發放新執照,但隨著日本酒在海外的人氣日益高漲,日本政府似乎有意擴大承擔這項日本傳統文化,以培育更多釀酒產業的企業與人才基礎。

日本清酒製造免許執照的現況

目前,針對國內市場的日本酒製造執照依《酒稅法》規定,基於「需供平衡的維持需要」,除非酒藏搬遷等特殊情況,原則上不核發新的「清酒製造免許執照」。

然而近日傳出,日本政府將在「國家戰略特區工作小組」中展開討論,聽取相關部會與業者的意見,並研議放寬限制時可能面臨的課題與具體制度設計。日本政府曾在2020年修法,限定當「僅供出口用途」時,才允許新發清酒製造免許執照。長期以來禁止新進者,部分原因也在於現有酒造為維護品牌與品質,對開放持保留態度等等原因。

日本酒的國內銷售量持續下滑。2022年度的銷量減至1975年度的四分之一以下,僅約40萬千升。現存酒藏數量也減少至巔峰期的一半以下,僅約1,500家。

圖片來源:清酒の製造状 況等について令和5酒造年度分,清酒製造量在昭和22年(約1947年)的戰後時期為低點,之後迅速上升。在昭和48年(1973年)達到歷史最高點,製造量超過1,400千kL。自1973年後,清酒製造量開始長期下滑。到令和5年(2023年)時,製造量下降至約300千kL左右,僅為高峰時期的不到1/4。昭和52年(1977年)之前的數值是依據與現行調查方法不同的推估資料所算出。

不過海外需求呈現成長趨勢,2024年12月,日本酒等「傳統釀造技術」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登錄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新創業者提供了助力。

 

圖片來源:酒類の輸出動向。2016–2020 每年都有顯著成長,2020年達 27,115 百萬日圓。即便 COVID-19 疫情發生,出口仍逆勢上升。2021年出口金額暴增至 40,178 百萬日圓。2022年更達歷史高峰 47,489 百萬日圓,相當於2016年的4.5倍。2023年略為回落至 41,063 百萬日圓,仍遠高於疫情前水平。可能反映疫情紅利消退、全球貿易恢復常態。

 

是否應該開放新進業者?

根據讀賣新聞的資訊,「日本酒造杜氏組合聯合會」的幹部表示:「為了產業發展,在不對現有酒藏造成經營壓力的前提下,應該允許新進者加入。政府內部也有聲音認為應將日本酒納入「地方創生」的核心政策之一,推動建立「日本酒特區」。

開放新進業者,有機會促成更多具創意與地方色彩的企劃。例如仿效日本精釀啤酒、小規模葡萄酒與濁酒特區的成功案例,增加多樣性,也有望活化農村、帶動觀光,進一步翻轉清酒「高齡化、保守化」的市場形象。

借鏡其他酒類的前例

其他酒類曾經也有類似案例,比如啤酒於1994年《酒稅法》修正後開放小規模生產,造就了各地「精釀啤酒」Craft beer 的熱潮。而濁酒(Doburoku, どぶろく)也曾在小泉內閣時期,透過「結構改革特區」制度,使得特定地區的新進者更容易參與釀造產業。岩手縣的遠野市 Tonoya yo 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この投稿をInstagramで見る

 

佐々木要太郎(@yotaro_sasaki)がシェアした投稿

 

參考資料:
海外でのSAKE人気が追い風に…原則新規発行されない「日本酒製造免許」、規制緩和を政府検討 – 讀賣新聞
清 酒の製造状 況等について令 和5酒造年度分 – 日本國稅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