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是令和六年釀酒年度(2024年7月1日~2025年6月30日)日本全國新酒鑑評會公布入賞酒與金賞酒名單的日子。這幾年我一直關注這個擁有百年歷史,在日本釀酒界屬於最高榮譽比賽的得獎結果,從中觀察與分析後得到一些有趣的心得,也同步分享給有興趣的讀者們。

日本全國新酒鑑評會(又稱鑑評會)是由日本「獨立行政法人酒類綜合研究所」與「日本酒造組合中央會」共同主辦的國家級清酒比賽,是目前全球唯一由官方主辦的清酒比賽,由於每一家酒造之每一藏只能出賽「一款酒」,且在出品前會由地方管轄國稅局與地方酒造組合進行地方品評會與指導後,才會決定出賽品項,因此也被譽為「日本清酒界的甲子園」。

它的歷史可追溯至明治44年(1911年),由當時的國稅廳(舊大藏省)為提升全國釀造技術而首次舉辦,迄今已有逾百年歷史。儘管二戰期間曾中斷,但1950 年後即恢復舉辦,並逐漸發展為清酒業界最具技術與榮譽象徵的賽事之一。

鑑評會每年針對全國各酒藏所釀造的「大吟釀新酒」進行評比。為確保比賽的公正與專業,所有送審樣品皆經過匿名編號處理後,送至位於廣島的酒類綜合研究所,由日本頂尖的研究員、國稅廳鑑定官、釀造技術專家、外部學者與通過酒類綜合研究所考試認可的清酒專門評價者組成評審團進行審查。

評比標準與流程

評比標準以強調「香氣、味道的平衡、完成度」等釀造技術層面進行官能審查評比。整個流程分為初審(予審)與決審(決審),最後授予「入賞」及「金賞」兩種獎項,其中金賞僅頒發給最優秀的酒款,約佔總出品數的15%左右。

參賽資格並非開放制,而是限於具備酒類製造許可且符合技術水準的清酒藏。參賽酒往往是各酒造最精心釀造的代表作,代表酒造的技術與最高榮譽。由於評選標準專注於品質與釀造技術,因此即便是規模較小的酒藏,只要技術優異,也有機會與大型酒造並列獲獎,這也鼓舞了地方酒造技術的提升。

百年來,鑑評會的風格與趨勢也隨著時代轉變。例如昭和時代前期偏好「濃醇型」、1980年代起轉向「華麗吟釀香氣型」的流行,近年則強調「香氣與味道的融合性」(芳醇)及「食中酒」的實用性,使得鑑評會在反映釀酒技術演進的同時,也對消費市場形成引導作用。

關於令和六年度比賽結果與令和五年度的觀察與分析比較

一、全國總體概況:

(一)清酒藏數:令和五年:1,353家,令和六年:1,117家,減少236家清酒藏,約17.4%

(二)出品與得獎數:令和五年出品數 828 件,入賞 392 件、金賞 195 件,令和六年出品數降至 809 件,入賞提升至410件、金賞增至202件。入賞家數從392家提高至410家,入賞率從47%提升到51%。金賞家數從195家提高至201家,金賞率也微幅從24%提升至25%。

整體而言,令和六年因清酒藏數減少,但出品率從61%提升至72%,酒造之出品率提升,這點也可從出品家數提升可以觀察到。

二、都道府縣層級變化:

(一)增幅最大:

1.岩手縣入賞家數自7家增至14家,入賞率由約30%躍升至64%

2.新潟縣入賞家數由24家增至30家,金賞由9家增至15家,金賞率由10%躍升19%;

3.以入賞率增幅來看,北海道、東京都、神奈川縣、石川縣以及德島縣都有顯著提升,而金賞率提升則有北海道、埼玉縣、富山縣、石川縣、靜岡縣、京都府、山口縣以及福岡縣。

(二)減幅最大:

1.愛知縣在入賞率與金賞率都雙雙下滑,跟前年比分別下滑32%與82%;

2.入賞率呈現下滑趨勢的則有青森縣、山梨縣、滋賀縣、兵庫縣、鳥取縣以及長崎縣。

3.金賞率呈現下滑趨勢的有青森縣、宮城縣、山形縣、千葉縣、神奈川縣、福井縣、三重縣、兵庫縣、德島縣、愛媛縣等。

三、國稅局管轄層級變化:

(一)表現優異:札幌局、關東信越局跟福岡局在入賞跟金賞率都有顯著提升;

(二)表現下滑:名古屋局則是在入賞跟金賞率雙雙下滑;

(三)其他:仙台局雖然在入賞率微幅提升,但在金賞率卻下降,相同情形的還有東京局與高松局。大阪局則是在入賞率下降,但金賞率有些微提升。

四、初步觀察與分析

1. 新潟縣為維持日本酒造最多最密集的區域,酒造組合與技術研究會每年舉辦「越後流酒造技術選手権」,以實際釀酒競賽相互切磋釀造細節,可能是維持龍頭地位的關鍵之一。

2.岩手縣自古為日本三大杜氏流派之一「南部杜氏」的主要聚集地,「南部杜氏協會」近年來特別針對日漸式微的南部杜氏流派開辦講習會,特別針對當地水質利用、酵母培養、麹室控溫等核心技術對酒造進行專業指導,讓今年的表現為之一亮。而岩手酒造組合與縣農業試驗單位共同歷經 10 年交配試驗,開發「岩手酒98號(結の香)」,產生出具有高酯香與適合低溫發酵的特性的酒米,也是這次可能的關鍵因素。

3.愛知縣縣內雖有山田錦特A產區,但因疫情後的村米制度價格波動劇烈,讓藏元轉向其他區域購置酒米,造成產地原料米與品質呈現不穩定狀況。另外愛知縣酒造組合目前不像其他地區酒造組合擁有一個較為強勢與統一的影響力,讓當地酒造釀造實力差距愈趨加大。

4.兵庫縣境內雖有兵庫山田錦的著名產地,但以灘區為主的產業重心長期偏向規模化生產,本地中小酒藏較難獲得足夠技術支援。

5.從這次的全國清酒鑑評會結果來看,在整體入賞率或金賞率並沒有顯著下降,反而些微提升,但值得注意與觀察的是伴隨著日本清酒藏每年銳減,投入產業鍊(包含原料米)人力顯著下滑,輔以近年來夏季天候異常導致的登熟期稻作問題,讓酒質趨向淡麗也讓釀酒難度更加提升。

反倒是寒冷區域(如北海道)稻作與酒質正在上升,讓過去青森以北無佳釀的神話正被挑戰。

未來公部門或各國稅局之間,抑或是酒類總合研究所能增加橫向聯繫或技術資料庫(技術轉移等)角色,也可能是解決中小酒藏技術能力不足的解方。

 

 

原文出處:【管爺專欄】令和六年度日本全國新酒鑑評會入賞結果之初步觀察(一)

責任編輯:林哲緯

核稿編輯: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