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brooklyn kura
清酒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古老飲品,釀造歷史長達數千年,如今在美國煥發新生。根據「日本酒與燒酎製造協會」數據,美國市場從 2023 到 2024 年的出口價值成長了 25%,僅次於中國,兩國僅有毫厘之差(美國約 8,000 萬美元)。
要探索清酒文化,除了日本外,紐約無疑是最佳起點。這裡不僅有數不清的酒吧、餐廳、專賣店,還有三家在地清酒釀造廠,讓我們一起了解吧!
美國在地酒造走向世界
Brooklyn Kura
大家常說紐約的水質成就了它的貝果,也成就了這裡的清酒。布魯克林的 Brooklyn Kura,就是紐約第一家本土清酒廠。2018 年開幕後,創辦人與日本八海山合作,擴建至 20,000 呎、打造了 Sake Studies Center,提供專業課程。現場輪換供應各種生啤清酒,讓你用味覺認識不同米種、酵母的奧妙。

圖片來源:brooklyn kura
Kato Sake Works
Bushwick 巷弄裡的 Kato Sake Works,是東京出身的加藤忍一手打造的創意空間。這裡像是一個社群客廳:爵士、讀書會、pop‑up 餐飲活動不斷。參加他們的「School of Sake」導覽,一邊看釀酒,一邊學習清酒的多種風格。

圖片來源: Kato Sake Works
Dassai Blue
來自日本的獺祭,也把藍色足跡留在了紐約州上。位於曼哈頓北方兩小時車程的 Hyde Park,這座佔地 55,000 呎的酒廠從週二到週日開放參觀,還能搭配 CIA 廚藝學院的壽司與料理品嚐,感受傳統與創新的融合。

圖片來源:Dassai Blue
獺祭 DASSAI BLUE Type 35 純米大吟釀 美國山田錦
美國獺祭同樣僅釀造最高等級的純米大吟釀,使用紐約哈德遜河谷的水與山田錦。目前DASSAI BLUE 23 與 DASSAI BLUE 50 的酒米仍使用日本產山田錦,DASSAI BLUE 35 則是全量使用美國阿肯色州產山田錦
各式各樣的清酒吧,紐約都找得到!
Decibel
東村地下的清酒地標,牆上滿是塗鴉,開業超過 30 年。這裡提供本週推薦酒款、三款限量 flight 套組,以及單杯、壺裝和瓶裝清酒,是老派迷的最愛。

圖片來源:sakebar.decibel官方instagram
Sake Bar Asoko
由 Decibel 老將開設的 Asoko,位於 Dimes Square 附近。春天的 nama(生酒)飛行盤是特色,搭配刺身、菌菇飯展現滿滿旨味。

圖片來源:Sake Bar Asoko
Steight
隱身二樓美髮沙龍後方的 speakeasy,爵士黑膠、燒酒雞尾酒,還能喝到由日本女性釀酒師製作的前衛款「Yuho Eternal Embers」。
Accidental Bar
這家 Alphabet City 的酒吧隨性又可愛,可能會拉你加入 drag queen bingo,一邊喝著標註 “Cute AF” 的 nigori(濁)清酒,別有趣味。

圖片來源:accidentalbar
精緻到隨性的餐桌搭配
Rule of Thirds
布魯克林這家自然酒迷最愛的居酒屋,酒單由 George Padilla 打造,專注於 kimoto、yamahai 這類古法低干預釀造,從花香到濃郁通通有,搭配日式小菜一絕。

圖片來源: Rule of Thirds
Teruko
Chelsea 酒店裡新開幕的 Teruko。這裡能喝到曾在水底與太空中「旅行」的酵母釀出的清酒,還有珍貴的 Kikuhime 垂直年份組,最早可追溯到 2002 年。

圖片來源:Teruko
Kappo Sono
在聯合廣場某棟辦公大樓 6 樓,僅 12 座位的 omakase 餐廳。Leo Lê 精選如 Isojiman Nakadori 35、IWA 等歷史性、創新性的清酒,價格媲美香檳與勃艮地。

圖片來源 :Kappo Sono
Momoya Soho & Upper West Side
如果只是想輕鬆小酌,Momoya 系列餐廳延續同樣的選酒精神,但更親民易入手。

圖片來源: Momoya
帶一瓶回家,紐約的清酒店
Sakaya
2007 年開幕的 Sakaya,被譽為紐約首家清酒店。老闆 Rick 和 Hiroko 夫婦把店打造成日本文化的橋樑,酒款按縣、市、米種、技法分門別類。他們還經常親訪酒藏,總能分享最新有趣的清酒逸聞。

圖片來源:Sakaya
Kuraichi
Industry City 裡的 Japan Village,除了吃喝買之外,還有 Kuraichi 清酒店。從店員的推薦開始,慢慢找到你喜歡的風格,無論是清新爽口還是辛口淡麗,都能在這裡遇見。

圖片來源:Kuraichi官方instagram
紐約清酒的迷人之處,在於它從釀酒廠、居酒屋到專賣店,都有故事、有實驗、有熱情。這座城市用自己的方式擁抱了這種古老的米酒,也讓每一杯都像是日本文化的延伸。不論你是剛認識還是深度愛好者,今晚就從一杯開始吧!
參考資料:
15 Ways to Dive Into Sake in New York City
Kato Sake Works
sakebar.decibel官方instagram
steightnyc官方instagram
Kuraichi官方instagram
accidentalbar
Rule of Thirds
Teruko
Kappo Sono
Momoya
Sakaya
Sake Bar Asoko
Dassai Blue
brooklyn kura
責任編輯:潘昱嘉
核稿編輯:陳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