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10/1的活動中,受到日本官方的支持而得以邀請到高橋博士來台,也感恩白飯笨蛋美少女整理了高橋博士的文章,這裡面正好有一篇讓我非常感興趣,在前一陣子準備的WSET考試中經常會問到如果白米吸水過多會有什麼影響,沒有想到其實已經有人針對蒸米吸水率與澱粉的老化做了非常詳細的研究。
(結論來說,蒸米的水分越高,老化越快越嚴重.zip)

圖片來源:雨雨提供

在清酒釀造中,蒸米的角色至關重要。它既是麴菌與酵母的養分來源,也是酒質穩定與風味表現的關鍵。然而,蒸米並非在蒸熟後就一成不變,而是會隨著時間經歷「澱粉老化(retrogradation)」的過程。這種現象讓蒸米逐漸變硬,酵素更難分解,進而影響釀造效率與酒質。

圖片來源:日本國家旅遊局

什麼是澱粉老化

澱粉由直鏈澱粉(amylose)與支鏈澱粉(amylopectin)組成。當米粒蒸煮時,澱粉吸水膨脹並糊化,分子結構展開。但隨著冷卻與時間推移,這些分子會逐漸重新排列、再結晶,尤其是支鏈澱粉的短鏈部分最容易發生這種再結晶化。
對釀酒人而言,澱粉老化並非完全負面。例如在大吟釀掛米的「さらし」或生酛製程中的「生け飯」工序裡,適度的老化能抑制米粒過度溶解,使酒體更為精緻。然而,若老化過快或過度,蒸米在發酵過程中就難以有效分解,導致糖化不足,也可能造成風味與質地的失衡。

支鏈澱粉
圖片來源:wikipedia

研究的主要發現

1. 白米初始水分的影響

白米水分較低時,蒸米能吸收更多水分。這樣的蒸米在初期具有較高的酵素消化性,但隨著放冷時間延長,澱粉老化加速,消化性明顯下降。相對地,白米水分較高的蒸米,初期消化性雖低,但下降幅度較小,變化更為平穩。

飯沼本家 甲子 純米吟釀 華麗 匠之香
生酒般新鮮的風味與發酵過程所產生的氣泡感

2. 吸水時間的影響

吸水不足(吸水率約 23%)時,蒸米無法完全糊化,部分米粒仍維持「生蒸し」狀態,因此消化性低,老化也不顯著。當吸水率達 30~40% 時,隨著放冷時間延長,澱粉逐步老化,消化性大幅下降。尤其在吸水率超過 36% 時,老化速度最快,消化性急遽惡化。

平六釀造 Layer リンゴ 生酒 蘋果
蘋果汁般的香氣與微微礦物質的口感

3. 環境濕度的影響

蒸米放冷環境的濕度深刻影響溶解性表現:
• 高濕度或密封條件:蒸米水分維持高含量,老化迅速,消化性急速下降。
• 低濕度條件:蒸米水分揮散,使米粒保持接近 α 米的狀態,老化延緩,消化性維持較佳。
這說明,即使在相同吸水率下,不同放冷方式也會造成截然不同的結果。總體而言,蒸米的含水量越高,澱粉的老化就越嚴重。

榮光富士 Crimson Glory 純米大吟釀 無濾過原酒 赤色酵母
淡淡的粉紅色,散發怡人的華麗香氣

為什麼吸水越多老化越快?

澱粉的老化,本質上是支鏈澱粉再結晶的過程。當蒸米水分含量高時,水分子就像潤滑劑,讓澱粉鏈能更自由地滑動與靠攏,於是再結晶的速度明顯加快。相反地,當水分不足,分子活動受限,老化過程自然被延緩。
另一個關鍵是糊化程度。吸水率越高,澱粉越徹底糊化,支鏈澱粉完全展開,就像一幅散落的拼圖,最容易重新拼合。只要環境稍有變化,就會快速聚攏形成結晶。反之,若吸水不足,部分澱粉維持原始晶體結構,無法參與再結晶,因此老化現象也更輕微。這正好解釋了實驗中,吸水率僅 23% 的蒸米,幾乎沒有顯著老化的結果。

油長酒造 風之森 露葉風 507

華麗如葡萄、鳳梨般的果香為其特色

為什麼清酒蒸米特別容易老化?

過去的食品科學研究指出,澱粉最容易老化的含水區間大約落在 30%~60%。而清酒釀造中的蒸米,通常正好處於 30~40% 的區間,幾乎站在老化最活躍的臨界點。因此只要吸水量一增加,老化就會被迅速加速,這也是酒造現場特別需要注意的現象。
蒸米的水分含量,決定了澱粉老化的速度與程度。吸水越多,雖能帶來更高的初期消化性,但同時也讓澱粉更快進入老化階段,消化性在放冷過程中快速下降。對釀酒人而言,這意味著吸水率、放冷方式與環境濕度,必須被視為同等重要的控制因子。
責任編輯:潘昱嘉
核稿編輯: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