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味是食物的基本味道之一,在蘋果酒中它可被歸類在有機酸家族的代表,蘋果果實中的主要酸是蘋果酸(約佔90%),而在蘋果酒中蘋果酸還會伴隨著乳酸和其他有機酸(如檸檬酸等)。
酸在蘋果酒中的作用為何?
在蘋果酒中,酸味在兩個層面上具有重要性:感官層面和技術層面。
感官上
蘋果酒中的「酸味」,通常與甜味、苦味,是最常見的基本味道之一,在品飲食酸味出現在味覺中段,品質高的蘋果酒通常與甜味和苦味維持良好的平衡;也就是說,出色的蘋果酒是有機會呈現高酸、但平衡的酒體。因此品嚐「酸味」時,需學會拆解綜合的味道,把「甜」、「酸」、「苦」拆開來分別觀察,最後再合併整體味道,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味覺解構與結構」。酸度會影響蘋果酒的主要香氣,人類對蘋果酸、乳酸或檸檬酸的感知強弱也有所不同,這部份可以藉由一定的訓練來學習對酸的感知。
- 順帶一題,關於酸的表現詞彙:柔和、圓潤、清新、銳利、活潑、奔放、青綠水果、鋒利、刺激性、令人不快的等。
法律規範與科學評估
放眼世界各地的法規,蘋果酒的酸度並沒有明確規範(僅規範揮發性酸度),甚至在製程中可以使用蘋果酸(E296)或檸檬酸(E330)來酸化蘋果酒,基於自由心證的「適量原則」,也就是釀酒師覺得「足夠的量」即可。
唯一有明確規範的是「揮發性酸度」,主要由醋酸組成,由於會影響口感並產生刺鼻氣味,所以在歐盟的規範中,在蘋果酒中的含量有其限制,最高限值為1 g/l H2SO4。
公式:總酸度與揮發性酸度的差值為固定酸度
評估蘋果酒酸度的方法有兩種,「pH值測量」和「總酸度滴定」。
- 總酸度滴定法
根據滴定法,對滴定溶液提供的鹼,等於被滴定溶液酸的總量,可測得蘋果酒的酸度,此時的酸是自由酸(固定酸度+揮發性酸度)的總和,但不提供所含酸的性質或強度的指示,這時可以從正式表達為毫當量換算成以硫酸(H2SO4)的克每升(g/l)表示(這兩個單位的轉換因子是20.5:1 g/l H2SO4 = 20.5 meq)。
- pH值測量
pH值通過測量H+離子的濃度來評估酸度強度,pH值範圍從1到14。中性為pH 7,低於此值為酸性,高於此值為鹼性。通常在蘋果酒釀造中,pH值範圍約為3到4.5。pH值可以直觀地幫助釀酒師決定是否補酸,然而在口感評測上,酸味的感知通常以總酸度為基準而非pH值。
乳酸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酸需要被提出來討論:乳酸
D-乳酸還是L-乳酸?
乳酸菌只能從蘋果酸產生L-乳酸,然而糖可以產生D和L兩種對映異構體的乳酸,因此通過檢測D-乳酸來可以證明糖生成的乳酸感染,這也將是採樣時的一大重要因素。由於酸度影響菌種的生長,因此成為目標菌種穩定性的檢測要素,此時監測pH值便成為釀造過程中的重要指標。幾乎所有的細菌生長都受pH值的影響,但運動發酵單胞菌屬(Zymomonas mobilis)對pH值特別敏感。
不同階段控制蘋果酒的酸度
在蘋果酒中控制酸度可以在不同階段進行:
原材料
果汁的酸度與品種組成密切相關,尤其是酸或酸甜品種的比例,但其他參數也可能影響其酸度(如樹齡、生產年份等),但這些參數的影響因品種而異,這使得果汁的酸度難以預測。釀造過程中或整個製作過程中使用校正用的果汁來調整酸度,這些調整用的酸由適應性的蘋果品種製成,例如酸性品種:Avrolles,Petit Jaune… – 低酸性品種:Bedan,Binet Rouge,Bisquet…等,使用蘋果汁來調整酸度是最為自然的方式。
乳酸發酵轉換
乳酸發酵轉換會使總酸度下降30%至50%,蘋果酒的世界中,三分之二的品種在未經過巴氏殺菌裝瓶前,應盡量避免進行乳酸發酵。但根據所需的蘋果酒類型,特別是高酸型的品種,可以選擇在瓶中進行緩慢的乳酸發酵。
人工補酸
既然法律上允許添加蘋果酸,進而改變果汁或酒的酸度,當然也可以使用檸檬酸,但需注意可能增加揮發性酸度的風險,尤其因為乳酸菌容易代謝產生檸檬酸,因此在任何情況下,建議通過小規模試驗檢查酸化的感官影響。
常見的作法:
- 若追求酸爽、清新、活潑的蘋果酒,我們應該使用大量酸或酸甜品種(至少40%),並全力避免乳酸發酵轉換。
- 想要獲得圓潤、豐滿、甜美的蘋果酒,則建議使用少量酸或酸甜及帶苦味的品種。
無論何者,持續追蹤產品的酸度,並在整個製作過程中調整,確保裝瓶時的pH值接近3.70(非巴氏殺菌蘋果酒的情況),期間需注意酒精發酵過程中、裝瓶時因為酸化現象導致pH值的下降。在瓶中乳酸發酵後,利用時間和適宜的溫度(12至14°C)來進行有限度的熟成(除硫化)。
下一回我們來聊聊蘋果酒的「苦味」與「收歛性」。
核稿編輯:郭宜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