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SC

IWSC 號稱酒界的奧林匹亞大賽。圖片來源:飛行釀酒師熊爸

 

這次前往倫敦參加 IWSC 授獎典禮前,很榮幸有機會能夠參加 IWSC Judging Panel 的訓練;IWSC 號稱酒界的奧林匹亞大賽,烈酒界與ISC、SWSC、WWA並稱世界四大烈酒競賽,葡萄酒界則與IWC、SWSC並稱世界三大。

其賽期長達七個月,每款酒需要經過200多名的評審反覆品飲,而其中每一位評審每天最多的品飲數量竟然有限制:65品項,以確保味嗅覺不會麻痺!我聽到的時候真的覺得太人性化了!!!

但也因為這樣所以每一出賽光品項的報名費就高達250英鎊。

 

競賽中的 Panel 制度

IWSC

IWSC 的 Panel 制度。圖片來源:飛行釀酒師熊爸

 

一樣是 Panel 制度,但相較葡萄酒部門來說,IWSC 烈酒部門的 Panel Leader 要顯得更難場控;一方面是盲品的難度提高很多,在葡萄酒 Panel Judging 的評審法中,很多時候會公開「產區」與「年份」,造成評審的先入為主的觀念,甚至產生 Panel Leader 個人喜好而左右評分,這在我擔任 Japan Wine Challenges 評審的時候就深有感觸。

烈酒部門為了避免這個問題,索性以「完全盲品」的方式進行,即在評審過程中,品評人無法知道酒品的品牌、產地、價格等資訊。這樣能夠確保評審過程不受偏見影響,從而專注於酒的品質本身。所有參賽酒品會被標上編號,並以隱藏標籤的方式進行品評。

 

葡萄酒、烈酒部門評審差異

IWSC

IWSC 葡萄酒、烈酒部門評審差異。圖片來源:飛行釀酒師熊爸

 

葡萄酒部門與烈酒部門的評審差異點:

產品資訊公開程度

葡萄酒部門除了公開產區與年份外,在評審後還會加入「商業條件」作為考量。IWSC 算是商業氣息濃厚的比賽,雖然沒有像某比賽連包裝都納入評分標準,但也要求要將國際銷售管道、跨國貿易等條件一併納入評分標準。

 

SAT 的評分原則問題

葡萄酒部門多少還是陷入 SAT 的評分原則,這在關於評審過程的批評在葡萄酒媒體和社交媒體上時有耳聞,特別是針對評審結果的一致性。

2009 年《葡萄酒經濟學期刊》的一項研究發現,獎牌的分配更多是靠運氣而非一致的評估,因為一款在某場比賽中獲得金牌的葡萄酒,在另一場比賽中可能完全無法獲獎。甚至有研究表明,「評審每天評估的酒款數量越少,其公正程度越高。」,也因此「海量盲品」除了考究評審本身的品飲能力外,還考究體力。

此外同一位評審在盲品的情況下,對同一款葡萄酒的評價可能會大相徑庭。評審員是人,因此大多不可能完全一致。他們通常只有一次品嚐機會,而酒本身可能有所差異,味覺在品嚐多款葡萄酒後可能變得遲鈍,評審員也可能有「狀態不佳」的日子。在評估非常主觀的事物時,評審員必須做到客觀,這也是一大挑戰。

 

反覆檢驗性

葡萄酒部門的硬傷是,開瓶之後的品飲時機只有一天,最多兩天;造成無法反覆品飲。而烈酒部門由於開瓶後保存時間較長,因此可以作到「反覆檢驗」這件事。

 

關於 SAT 與資格:永遠是基本功,但絕對不是唯一

1. 葡萄酒部門評審的基本門檻是 WSET Level 4,雖然在業界大家好像覺得這等級很厲害,但在評審界中這等級可以算是最基礎的入門;在場的評審團不乏有 MW、MS,當然更多是具備釀造經驗。透過 WSET 訓練後的 SAT 是基本的品飲能力,但對於品飲表現與探討特色與缺陷,則就會在經驗上得到更多的延伸。

2. 烈酒部門的評審的門檻則比較廣泛,我是以生產酒廠提出申請,然後把履歷丟給他們讓我參加訓練,但依舊還無法正式參加評審。但在研修後一週,我前往愛爾蘭參加另外一場威士忌評審考試並順利通過,之後會再和 IWSC 詢問是否具備擔任烈酒評審資格。

3. 2025 年會加設清酒部門,看大家要不要衝一波?

 

IWSC 品飲標準

IWSC

IWSC 品飲標準。圖片來源:飛行釀酒師熊爸

 

評審標準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外觀:酒的顏色、透明度、清澈度等。

2. 香氣:酒的香氣是否豐富、清新,是否存在不良氣味。

3. 口感:酒的平衡、口感的豐滿度,是否具備和諧的酸、甜、苦等味道。

4. 結構和後味:酒體的結構、餘韻的長短及其複雜度。

也就是我們所謂的 Appearance, Nose, Palate, Balance, Finish。

 

評分與獎項的評定

評審會根據這些標準給予酒品打分,IWSC 使用一個 100 分的系統來評分,每個評審會給出自己的分數,然後會計算出平均分,葡萄酒部門與烈酒部門獎項分為以下幾個等級:

1. 最高金獎(Outstanding):每年不一定,平均 98 分及以上。(僅烈酒)

2. 金獎(Gold):95 分及以上。

3. 銀獎(Silver):90-94 分。

4. 銅獎(Bronze):85-89 分。

5. Good:80-84 分(僅烈酒)

 

獎牌 Trophy 的評定:產品與生產者

IWSC

酒藏王手門於 2024 年 IWSC 贏得生產者獎牌(Producer Trophy)大獎。圖片來源:飛行釀酒師熊爸

 

產品獎牌(Trophy)

評分與獎項完成後,會進行「獎牌」Trophy 的評定,通常會從金獎以上選出該年度部門的獎牌,我們俗稱的「Product Trophy」,實際上其實是從該部門的「最高金獎」中選出,每年 1 個名額,在最高金賞公佈後約一個月會決定。

*. 酒藏王手門在2024年以「惡之黑邃 -AQ-」贏得該獎項。

 

生產者獎牌(Producer Trophy)

接著就進行到最困難的「生產者獎牌(Producer Trophy)」,該獎項是從金獎與最高金獎的酒廠中,選出該部門該年度最高榮譽的酒廠,像台灣的Kavalan就曾經得過 3 次這個獎項。

其評比的門檻其實是個謎,他們會先決定入選名單,然後分別與酒廠聯繫。接著會請酒廠提出一連串相關的資料佐證,包含生產能力、製程、創新、國內外流通管道、商流、社會責任等等,簡單來說就要證明酒廠總體的能力。

王手門在 2023 年也入圍過這個獎項,當時因為我沒什麼經驗,所以在準備上只能勉強應付;今年捲土重來後,我花了三週撰寫了一份超級厚的報告書。

*. 酒藏王手門於 2024 年入圍並贏得該獎項。

 

評審團的大師們

IWSC

IWSC 在烈酒界與ISC、SWSC、WWA並稱世界四大烈酒競賽,葡萄酒界則與IWC、SWSC並稱世界三大。圖片來源:飛行釀酒師熊爸

 

參加評審團訓練當然一部份是為了了解規範,一方面也是擴展自己的人脈。不能否認某些「大師」們其實有點難相處,但整體的品飲與流程上的確可以學到很多。特別是跨領域的品飲,不再限制自己的立場在哪些特定的酒款,同時在釀造酒與蒸餾酒之間的轉換,也讓我有更多新的命題能夠討論。

在此特別感謝IWSC的這個舞台,連續參加兩年了,希望明年也能在這個場合大放異彩。

P.S. 阿熊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出現在IWSC官方網站上的熊。

 

IWSC

阿熊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出現在IWSC官方網站上的熊。圖片來源:飛行釀酒師熊爸

 

原文出自 飛行釀酒師熊爸FB 進修筆記01:IWSC評審制度

核稿編輯:郭宜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