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品飲時感覺到甜味的清酒稱為「甘口」,而感覺不太到甜味的則稱為「辛口」。
清酒中的甜味,主要來自其酒液成分(或稱 萃取物)中所含的葡萄糖 (Glucose) 量。清酒的「醪 (Moromi,即發酵中的酒醪)」發酵,其主要過程是透過「酵母 (Yeast)」將「麴 (Kōji)」的「酵素 (Enzyme)」從原料米澱粉中分解出來的葡萄糖轉化為酒精。如果發酵完成後,有較多未被轉化的葡萄糖殘留下來,這款清酒就會偏向「甘口」;反之,若酵母在發酵過程中消耗了大部分的葡萄糖,使得最終的葡萄糖殘存量較少,則會成為「辛口」的清酒。
然而,有幾點需要注意:
製程影響: 葡萄糖的含量,在「上槽 (Jōsō,即壓榨取酒)」後到「火入 (Hiire,即加熱殺菌)」前的這段期間,可能會因為酒液中殘存的酵素持續作用,分解雙醣、寡醣、糊精等物質而增加。因此,「火入」執行的時間點,也會影響最終成品的葡萄糖含量。
酸度影響: 即使兩款酒的葡萄糖含量相同,若其中一款酒的有機酸含量較高,其酸味會抑制甜味的感受,使得品飲者感覺上更偏「辛口」。
基於以上原因,單純以葡萄糖含量來判斷清酒的甘口或辛口是不夠全面的。
近年來,業界提出了一種新的參考指標,稱為「新甘辛度 (Shin-amakara-do)」,其計算方式是將「葡萄糖濃度 (%)」減去「酸度 (ml)」的值。這個數值更能綜合反映實際品飲時的甜、酸平衡感。
計算「新甘辛度」時,葡萄糖濃度 (%) 與酸度 (ml) 的數值,均四捨五入至小數點後第一位。其對應的甘辛程度標準如下:
辛口 (Karakuchi – Dry): 新甘辛度 ≦ 0.2
稍偏辛口 (Slightly Dry): 0.3 ≦ 新甘辛度 ≦ 1.0
稍偏甘口 (Slightly Sweet): 1.1 ≦ 新甘辛度 ≦ 1.8
甘口 (Amakuchi – Sweet): 新甘辛度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