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吧,接受品飲的爆擊!」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今天的慘況,可以說7小時高強度的品飲讓靈魂到骨頭都浸泡在葡萄酒裡頭了。
基本功的必須性
擔任評委的要求是需要至少有WSET L4或經認可的講師證照,其原因在於我們會快速品飲世界各地產區、各種品種、不同年份的酒款,所以腦海中要馬上跟得上這些變化是最最基本的。
大部分有diploma 的人對著點的把握都很不錯,大家討論的速度之快,有很明顯地「彼此在說行話」的感覺。

圖片:飛行釀酒師熊爸
以價格區間分類
雖說是盲品,但會給我們年份、產區、價格以及品種,讓我們以一般消費者角度來看的時候,能夠模擬消費者腦海中能夠掌握的資訊。
為什麼要遮蔽品牌,是因為消費者面對酒標大概也無所適從,所以依據產區、價格、年份與品種來當索引的居多,因此可說是以消費者購買為出發點的比賽。

圖片:飛行釀酒師熊爸
小組制度
由於有高達800款品項,因此將每四位評審分在同一組,每組有一位資深組長帶領,包括共同品飲後,進行組內分數與討論。

圖片:飛行釀酒師熊爸
個人感想:我覺得這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在於,可以將自己有疑慮的品項拿出來討論,我同意或者不同意的點彼此辯論後,得到一個共識。
壞處是,當組長有非常明顯的個人喜好時,辯論過程會偏向誘導詢問,如果平常習慣人云亦云,或者英文溝通不夠流暢的評審,很容易就被帶著走。
商業酵母的硬傷
商業酵母長年霸佔市場,所以當我們感受到幾種香味調性的時候,我甚至可以直接指名道姓出使用的酵母菌,在我看來這不能算是一個釀酒製程上的缺陷,但會是一個失誤。失誤的原因在於釀酒師沒有把風土的特徵表現出來,但不能算缺陷的原因在於將酵母菌的規格把握得中規中矩。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類似的年份、類似的品種、類似的產區、類似的風味。
自然派的消長
這次大概有2成左右的自然酒出賽,但很顯然地其中大概有8成都沒有拿到銅賞以上的名次,其中以日本產的自然酒為大宗,只不過也許年份或是釀酒師的規格,都還沒辦法達到評審心中的標準。

圖片:飛行釀酒師熊爸
檢討
- 第一次參加有些緊張,品飲速度跟得上大家的節奏,但跳脫出SAT的品飲論述需要再多加練習。我知道每位評審專攻的領域不同,所以寫法也大相逕庭,我期許自己的評論不要總是放在製程,應該要有更多不同的層面。
- 對於某些產區的近年天氣資料我並沒有掌握得很好,例如智利、阿根廷以及紐西蘭的2022/2023這兩個年份的資料,我應該在事前先複習才是。
- 我還是比較熟悉歐洲和日本產區跟品種,我應該試著多討論其他國家的問題,並且不要害怕因為自己不熟悉而失去和其他評審辯論的機會。
- 面對自然酒以及橘酒,我應該更客觀公正。不論喜歡與否,我需要做到明確地指出優缺點,盡可能避免個人喜好造成的偏見。
- 虛心接受自己的不足,不論是學術上還是品飲上,並期待下次能夠進步。
今天品飲了103種酒款,明天接著是日本酒與蘋果酒,加油啦!
原文出自 飛行釀酒師熊爸FB Japan Wine Challenge Day1 紀實
核稿編輯:郭宜蓁,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