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釀酒文化悠久且豐富,燒酎與泡盛同為傳統日本蒸餾酒,但它們在製作方式、原料選擇和地域文化上各自擁有獨特的風貌。

帶您從日本蒸餾技術的發展歷史,了解燒酎與泡盛,並探索現在市面上「甲類燒酎」、「乙類燒酎」或又稱「本格燒酎」,以及「泡盛」這些日本傳統蒸餾酒的名稱分類。

燒酎與泡盛有什麼差別?

甲、乙類燒酎:連續式與單式蒸餾

「燒酎」一詞在國稅廳法規中,依照蒸餾法的不同,分為甲類「連續式蒸餾」與乙類「單式蒸餾」兩種

甲類燒酎:使用連續式蒸餾機蒸餾而成,酒精濃度低於36度的燒酎,「連續式」為重複蒸餾,因此其成品酒精濃度高且味道清澈,適合混合飲用或用於雞尾酒調製。

 

宮崎本店 龜甲宮燒酎 金宮燒酎 甲類燒酎

許多調酒中常見的基酒,宮崎本店 龜甲宮燒酎 金宮燒酎 為甲類燒酎,特色為風味清澈。

 

乙類燒酎:使用單式蒸餾機蒸餾而成,酒精濃度不超過45度的燒酎。「單式」顧名思義只做一次蒸餾,相較甲類燒酎更能保留原料的香味成分,使得口感與香氣更加豐富多樣,是日本傳統燒酎的代表,所以也常常稱作「本格燒酎」,其起源可追溯 500 年歷史。

 

本格燒酎與泡盛的原料差異

頂級燒酎如「赤兔馬 極味の雫」與 「魔王 芋燒酎」皆為乙類燒酎,又稱本格燒酎,保留許多原物料香氣,為單式蒸餾燒酎。

 

本格燒酎因為因其悠久的歷史與土地的連結,可使用原料也非常多樣化,常常因當地盛產物料與氣候而定,比如九州熊本縣以稻米為原料的「球磨燒酎」著稱,長崎縣的「壹岐燒酎」則融合了當地的稻米與小麥去發展。

目前根據日本國稅廳的規定,燒酎可使用的法定原料多達49種,因此風味變化極為豐富。市面上最常見的本格燒酎主要以三種原料製作:地瓜(芋燒酎)、梗米(米燒酎)和大麥(麥燒酎)。

另一方面,「泡盛」則專指沖繩地區的特產蒸餾酒,也是日本歷史悠久的蒸餾酒之一,它同樣採用「單式蒸餾」製成,與本格燒酎不同之處在於其原料的選用。

泡盛的原料使用秈米品種(泰國米)並搭配黑麴菌進行釀造,因此被特別劃分為一個獨立的分支,亦是沖繩文化與歷史的重要象徵。

 

延伸閱讀:11月1日本格燒酎與泡盛之日,燒酎不是蒸餾的嗎,竟也有「新酒」?

蒸餾技術流傳到日本

蒸餾技術傳入日本本土的路線有多種說法,目前主要包括沖繩路線、中國路線和朝鮮半島路線。

據說,蒸餾技術最早起源於約公元前35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當時主要用於製作香水。而蒸餾技術在酒精生產中的應用,最早的紀錄可追溯到公元前800至750年間的印度和衣索比亞。

 

 

到了13至14世紀,蒸餾技術逐漸傳播至中國及其他東南亞國家。大約在15世紀,日本透過其南部島嶼與周邊地區的貿易接觸到這項技術。

根據琉球王國的外交貿易官方文件,15世紀時,來自暹羅(今泰國)和朝鮮的蒸餾酒已傳入日本,蒸餾技術可能也在此時期隨蒸餾酒一同傳入沖繩。

 

燒酎一詞的出現

目前已知最早提到燒酎的文字記錄,來自1546年葡萄牙商人Jorge Álvares的描述。圖片來源:wikipedia

 

「燒酎」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回約500年前的日本南部,當時結合了清酒釀造的基本技術和蒸餾法,創造出日本特有的蒸餾酒。

有關燒酎的文字記載,目前最早發現的記錄是 1546 年由葡萄牙商人 Jorge Álvares 在其《日本の諸事に関する報告》中提到燒酎,用以描述鹿兒島指宿市山川地區飲用由米製成的蒸餾酒。

而 1559 年,在鹿兒島北部一座神社的木頭結構中,留存著一名木匠刻下的抱怨文字:「住持非常吝嗇,從未提供燒酎,令人困擾。」則是日本最早提到「燒酎」的記錄。

 

燒酎與泡盛的分家

1671年「泡盛」名稱開始出現在官方文書中。

之所以要區別燒酎與泡盛,有不同版本的描述,其一是源自「江戶時期燒酎需求的增長」。

在江戶時代(1600-1868),燒酎作為幕府的贈禮品,不僅用作飲品,也被用於刀傷的消毒。當時隨著需求增加,當地藩主命酒藏製作燒酎以滿足需求,而為了區別當地燒酎和珍貴的沖繩燒酎,「泡盛」一詞於1671年左右在官方文件中出現並固定使用。

 

燒酎原料與製程發展

開始使用不同名稱區別兩種酒款之後,「燒酎」與沖繩「泡盛」,在原料使用、製作方式上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

在原料上,16世紀的燒酎以米為主要原料。隨著地區條件的變化,日本在17世紀傳入的原產於南美州甘薯很快便成為燒酎原料之一。由於鹿兒島環境適合甘薯生長,當地釀造者採用甘薯釀造燒酎。橘南谿在其 1782-83 年的旅行記中,也稱讚鹿兒島的甘薯燒酎,並記錄下當時用各類雜穀釀造燒酎的情況。

在製造方法的改良上,19世紀到20世紀初,燒酎釀造技術更加進步,例如一次、二次酒醪發酵法的開發,以及黑麴和白麴菌的使用,提高了燒酎的產量和品質。1970年代的減壓蒸餾器發明,讓燒酎口感更輕盈,使其成為日本全國流行的飲品。

 

沖繩泡盛的獨特性

泡盛製作。圖片來源:wikipedia

 

泡盛自琉球王朝時代起便是外交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酒品。

根據前面所述,從蒸餾技術傳入日本本土的「沖繩路線」來看,「泡盛」據說是當時從被稱為「暹羅」(今泰國)的地區傳入製酒技術和酒品。

根據朝鮮政府編纂的《李朝實錄》記載,1477年有位朝鮮濟州島的居民漂流到琉球,描述當地見聞時曾提到:「那霸有清酒、濁酒及南蠻酒。」

此外,1853年,拜訪琉球的美國海軍佩里提督(Commodore Perry)在晚宴上品嚐泡盛,並稱其「香醇且熟成柔和」。

 

燒酎與泡盛的傳承與創新

燒酎與泡盛的飲用方式也很多樣。圖片來源:wikipedia

 

現代的燒酎與泡盛品飲方式非常靈活,能夠加冰、加水、加蘇打水,甚至用於調酒。倘若您想感受燒酎本身或泡盛熟成後的豐富層次,也很適合直接飲用。

燒酎與泡盛分別代表了日本九州與沖繩的傳統蒸餾酒文化,其在製法、原料與文化背景上的不同,無論是享受燒酎的多變風味,還是體驗泡盛的沖繩風情,都能感受到日本釀酒技術的極致之美。

 

參考資料:

  1. 焼酎・泡盛を知る——本格焼酎・泡盛 – 日本酒造組合中央会 | JSS
  2. 焼酎・泡盛の歴史——本格焼酎・泡盛 – 日本酒造組合中央会 | JSS
  3. 焼酎・泡盛の原料別の特徴——本格焼酎・泡盛 – 日本酒造組合中央会 | JSS
  4. 焼酎・泡盛 Q&A——本格焼酎・泡盛 – 日本酒造組合中央会 | JSS

 

*未成年請勿飲酒!

*禁止酒駕,理性飲酒!

責任編輯:郭宜蓁
核稿編輯: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