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稲,いね),在植物學上屬於稻科稻屬的植物。它的屬名 Oryza 源自古希臘語的拉丁文,意指「米」或「稻」;而種小名 sativa 則代表著「被栽培的」。

稻的收穫物,也就是它的種子,我們稱之為「米」。米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糧食之一,與玉米、小麥並列為「世界三大穀物」。

而特別針對日本酒的釀造,我們使用的原料米,主要是溫帶日本型的「梗米」(ジャポニカ種,學名為 Oryza sativa subsp. japonica)。這種米種是日本酒風味的基礎。

觀察一粒完整的稻穗,上面的每一顆顆粒我們稱作「稻穀」(籾,もみ)。一顆稻穀是附著在稻穗枝梗上的小穗,它的結構相當精巧:從基部開始,依序包含副護穎、護穎、外穎、內穎、小穗軸,以及被這些外殼(也就是稻殼)層層包覆住的「玄米」。

其中,「玄米」就是被最外層的外穎和內穎所包圍的部分,而這兩層外殼合起來,就是我們說的「稻殼」(籾殻,もみがら)或稱為「稃」。

玄米在基部是與小穗軸相連的。透過後續「脫穀」(籾すり,もみすり)的處理過程,就是將這層稻殼去除。此時,玄米便會從與小穗軸連接的那個接點處斷開,與稻殼分離。

仔細看玄米,在被外穎包覆的那一側基部,是它「胚芽」所在的位置。我們習慣上,會將帶有胚芽的這一面稱為「腹面」,而相對的另一面,也就是沒有胚芽的那一面,則稱為「背面」。

 

稻穀的構造。圖片來源:稲 | 灘の酒用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