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造紀錄片「藏人的天職」
關於清酒的電影越來越多,近來比較有名的除了講述吉田酒造手取川的故事「 The Birth of Sake」, 大概就是過兩週要在台北光點現身的「藏人的天職」(原名:一献の系譜)了,相較於 「The Birth of Sake」 記錄的是手取川單一酒造的故事,藏人的天職涵蓋了數間酒造,這是齣以能登流四天王為主軸的紀錄片。
從能登四天王看見產業困境
這部紀錄片從能登流杜氏四天王的工作狀態出發,點出目前酒造技藝傳承的困境,從時間軸看得出來,導演石井かほり小姐花費了相當多的時間去追蹤拍攝,也實實在在道出了目前許多酒造的困境。
即使名氣頂天如能登四天王農口尚彥、波瀨正吉、中三郎、三盃幸一也難以抵抗時代的巨輪轉動。
在能登四天王中,波瀨正吉杜氏已經於2009年逝世,生前任職於土井酒造「開運」(靜岡縣)。
中三郎杜氏目前任職於車多酒造天狗舞(石川縣),三盃幸一杜氏任職於桝田酒造店「滿壽泉」(富山縣),農口尚彥杜氏曾任職於菊姬長達36年,接續鹿野酒造14年,退休後於2013年以杜氏身份進入以其名創立的「農口酒造」。
後記:不明原因農口杜氏於2016年左右離開農口酒造,2017年農口尚彥研究所誕生。
首先看見的是工作時間的問題,釀製清酒是種沒天沒夜的工作,開始了就不能回家,半夜為了要顧麴米與酒槽發酵的狀態,也絕不可能一覺到天亮,藏人在們一年中有長達半年要過這樣的生活,非常辛苦。
影響到的不僅僅是藏人自己,因為工作時必須要離開家庭、父母,離開妻子,離開剛出世的孩子,在現代社會中已經越來越少人願意接受這樣的工作型態。
以往的杜氏集團通常是配合農耕生活,冬天進入酒造釀酒,夏天回到田間農忙,杜氏與其召集的藏人們形成自成一格的團體,技藝在封閉的團體間以身體力行口傳心授的教導給年輕的藏人,然而在現代社會中這種制度還能持續嗎?
尤其在日本酒整體出荷量年年退步的狀態,市場經營、人力分配、寒造制度、社員制度,都是許多酒造目前面臨的難題。
對於釀造技藝的熱情與堅持
如果是如此辛苦,又是什麼樣的動機讓人選擇了釀酒這樣的艱辛的工作?願意把生命的賭注下在釀製清酒上?
這部紀錄片也讓我們看見酒造裡不可思議的使命感。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紀錄片導演,石井かほり小姐
波瀨杜氏雖然已經逝世,幸有大弟子坂口幸夫杜氏將技藝傳承,然而坂口杜氏目前也已年事已高,甚至曾經數次昏倒在酒造,卻仍然堅守著崗位。
坂口杜氏的得意門生白藤夫婦(奧能登白菊)也正在為自家酒造事業奮鬥,代代的傳承都是艱辛的腳步。
另一方面,農口杜氏雖然已屆高齡 81 歲,對釀酒也依然懷抱著一份熱情,兩次退休後又開創農口酒造。
看到最後不禁令人擔心,心情也越加沈重,日本酒的傳承是否能夠繼續朝著這個模式發展呢?或著該隨著人們對於勞動習慣的改變而轉換方向才是長治久安的方式?或許,只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答案了。
今晚,就把冰箱裡的僅存的最後一隻農口開來喝吧,敬能登四天王,敬農口杜氏,與所有堅持自己理想的藏人們!
農口酒造純米大吟釀,攝於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