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少喝一點,還是偶爾放縱一下沒關係?」身為愛酒之人,大家一定常聽到各種對於酒精飲品的警告,當然也有人說完全戒酒才是健康的選擇。
然而,2025 年 2 月一項發表在 Diabetes Care 的研究卻顯示,每天規律性飲酒,比起偶爾喝的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更低。
這是不是就代表,我們可以更安心地享受一杯清酒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項研究。
飲酒頻率比酒量更重要?
這項研究主要探討適量飲酒與第2型糖尿病(T2D)風險之間的關係。
研究團隊分析了三個美國大型健康研究數據,並追蹤他們的飲酒習慣與糖尿病風險程度(參與者大約20萬人,追蹤長達三十年時間)。此外,研究排除了曾經規律飲酒但後來戒酒的人。
結果顯示,相對於不飲酒以及極少量飲酒者(每天 0.1-4.9 克),輕度至中度飲酒者(每天喝不超過 30 克酒精)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較低。
- 編按:品飲酒精濃度15%的清酒 250 ml,相當於攝取 30 克酒精。
這項研究的核心發現是,飲酒頻率比單次喝多少更重要。
研究發現,當同時考慮飲酒量和頻率時,飲酒頻率是降低 T2D 風險的主要因素。每週喝酒 3-4 天以上的人,T2D 風險比每週只喝 1-2 天的人更低。而當飲酒頻率達到每週 5-6 天時,T2D 風險降得更明顯。
有趣的是,這種保護作用在男女之間略有不同。女性只要每週喝 1-2 天,就能看到 T2D 風險的下降,而男性則需要每週喝到 3-4 天,才會出現相似的趨勢。
此外,研究也發現,「飯後飲酒」可能對糖尿病風險有進一步影響,這部分需要等待更多研究探討。
適度飲酒重點在於「怎麼喝」!
這項研究探討的是糖尿病與飲酒的「相關性」,而非因果關係,還是要提醒各位,影響人體健康的因素非常多元,並不是適量喝酒就不會得第二型糖尿病!
不過,對於已經有飲酒習慣的人來說,這份研究或許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與其偶爾豪飲,不如穩定地少量飲用,可能對健康更有幫助。換句話說,關鍵不是「喝不喝」,而是「怎麼喝」。如果你已經習慣小酌,或許適量且規律地飲用,才是更好的選擇。
既然如此,今晚是不是該來杯清酒,細細品味其中的美好呢?
延伸閱讀:美國、日本、台灣適量飲酒建議比一比,誰最「能」喝?
參考資料:
*未成年請勿飲酒!
*禁止酒駕,理性飲酒!
責任編輯:郭宜蓁
核稿編輯: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