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工日就來認真一下吧!在前幾天糜爛開心的年假時刻,開一瓶純米大吟釀似乎也不讓人意外。

回顧過去的文章,曾探討過精米步合 70% 的意義,而隨著近年科技的進步,超高精米所需的時間與成本雖然極為驚人,讓這類酒款的價格高不可攀,但也因此成為話題焦點。窮孩子我實際品飲的機會並不多,但與許多朋友討論過後,不禁想問:超高精米的意義,真的只是「土豪感」嗎?

高精米研究在成本與技術的雙重門檻

過去,大吟釀酒一般使用精米步合 30~40% 左右的酒造好適米。然而,隨著精米技術的不斷進步,超高精米的大吟釀逐漸問世,甚至有酒款達到了精米步合低於 1% 的驚人程度然而,這些超高度精白米的生產成本極為昂貴,對釀造技術的要求也更為嚴苛。因此,目前針對這類特殊大吟釀的科學研究仍然相當有限,究竟這種極端精米對清酒的品質、香氣與風味影響如何,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由於超高精米的成本極高,相應的研究也相當稀少,因此本次就以這幾天看到的文章分享,其中有許多讓我意外的研究成果,這次的分享研究以精米步合 2.8% 的酒造好適米進行純米大吟釀的試驗釀造,並對最終的清酒進行詳細的品質分析,探討超高精米對清酒風味與結構的影響。

 

研磨至精米步合0.85%的究極精米步合的「伯樂星 零響 Absolute-0 純米大吟釀」。建議售價:NT$128,000

 

 

超高精米的對清酒風味的影響

就研究結論來說,超高度精白米不僅影響蛋白質含量,還改變了發酵環境與酵母代謝,最終影響成酒的香氣、口感與酸甜平衡。這類清酒展現出低氨基酸含量、酸度適中、甘油豐富、酒體圓潤的特徵,具有獨特的風味表現。

超高度精白並非只是極端精米技術,而是會引發一系列代謝變化,進一步影響清酒品質。

相較於使用35% 精米步合的大吟釀,超高度精白米的清酒具有以下特徵:

  • 氨基酸總量顯著減少(僅為 35% 精米步合清酒的一半以下),其中脯氨酸 (Proline) 含量較高,牛磺酸 (Taurine) 含量也較多。
  • 有機酸總量略低,但醋酸含量顯著增加,與此同時,蘋果酸含量略減,琥珀酸則稍高。
  • 甘油 (Glycerol) 與長鏈脂肪酸及其乙酯含量較高,但短鏈脂肪酸乙酯與高級醇(如異戊醇、苯乙醇)含量較低。
  • 發酵過程中,酵母未發生明顯的死亡現象,推測可能與牛磺酸與甘油的增加有關,這些成分可能提高了酵母的耐受性,使其能夠維持穩定的發酵狀態。

所以超高精白所影響的其實不只是口感變乾淨,也不會和 20-30% 的酒款一樣,他們很好喝並不只是「高貴」的感覺。

將茨城縣產「常陸錦」極致精米至8%的「來福 究極精米 純米大吟醸 超精米8%」建議售價:NT$9,800

 

研究背景細節

研究所使用的超高度精白米是由平成 29、30 年產的山田錦與平成 30 年產的五百萬石等量混合後精米而成,由於並非單一品種或相同年份,因此溶解性、無機物與蛋白質等特性可能各自影響了成酒的品質,這一點無法完全排除。

一般而言,相較於山田錦,五百萬石的吸水速度較慢,吸水率也較低,消化性較差,且含鉀量與蛋白質略高,因此酒體通常較為淡麗清爽。此外,有研究指出,相較於山田錦,五百萬石的千粒重較小,心白出現率較高,且多為大型橢圓形心白,米粒剛性較低。

然而,目前關於五百萬石的超高度精白尚無研究報告,甚至針對 30~40%  精米步合的五百萬石大吟釀的詳細成分分析也較為缺乏,因此在本研究中,我們無法單獨判斷五百萬石對試驗釀造結果的影響。但研究者盡可能控制相同的製造條件,以 35% 精米步合的山田錦作為對照組,並針對超高度精白米的釀造特性與成酒品質進行比較與分析,從精米步合的角度提出以下資料:

 

 

基本性質

外觀與結構:2.8% 精米的米粒均無心白,且約 20% 的米表面仍殘留部分白色部分(推測為心白遺留)。(這部分讓我很意外,所以米的中心區並不是只有心白)此外,在第一次精米至 40% 精米步合時進行心白的確認,發現心白出現率約為 60%,其中約 80% 為山田錦特有的線狀心白。

另一方面,作為比較的 35% 精米,其心白出現率約為 70%,且幾乎所有心白米皆為線狀心白。

蛋白質含量:較 35% 精米大幅降低,但主要蛋白質組成並無明顯變化。

吸水性:相較 35% 精米,吸水率稍高。

 

製麴特性

使用超高度精白米製作麴時,因米粒較小且光滑,作業性良好,即使無心白,也能順利製成「突き破精型」的麴(即米麴菌絲深入米粒內部)。

此外,超高度精白米的麴具有低 α-澱粉酶 (A) 活性、高酸性羧肽酶 (ACP) 活性的特徵。已有研究顯示,當精米步合從 70% 降至 40% 時,麴的 α-澱粉酶活性隨之降低。這是因為精米度提高後,蒸米的澱粉更易消化,麴菌即使產生較少 α-澱粉酶,仍可順利生長繁殖。而研究中2.8% 精米步合的麴也呈現極低的 α-澱粉酶活性,符合此趨勢。

 

發酵過程與酵母代謝

發酵過程中,蒸米的溶解度與 35% 精米步合相差不大,葡萄糖生成量與酒精發酵進程也幾乎一致。

但成酒的高級醇(如異戊醇、苯乙醇)含量較低,這可能與發酵過程中支鏈與芳香族氨基酸的減少有關。成酒的有機酸總量略低,但醋酸含量明顯增加,蘋果酸略減,琥珀酸則稍高。此外,有研究指出,酵母在高滲透壓環境下,會為了調節細胞內部平衡而大量生產甘油,同時伴隨酢酸與琥珀酸的增加。本研究中,超高度精白米清酒的甘油含量顯著提高,可能與此機制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發酵後期並未觀察到酵母的大量死亡。成酒中牛磺酸 (Taurine) 與甘油 (Glycerol) 含量顯著提高。牛磺酸已被證明可提升酵母對冷凍與氧化壓力的耐受性,甘油則可提升酵母對滲透壓的耐受性。因此,推測超高度精白米的發酵環境可能提升了酵母的耐受性,從而減少了酵母的死亡率。

 

香氣成分與風味影響

超高度精白米的清酒雖並未顯示出特別高的酯類(如酯香成分)。長鏈脂肪酸與其乙酯含量顯著提高,而短鏈脂肪酸乙酯含量則減少。不飽和脂肪酸(油酸與亞麻油酸)含量較高,可能抑制了酵母的酒精乙酰轉移酶 (ATF) 表達,進而降低了乙酸乙酯與乙酸異戊酯的生成。此外,甘油與 2,3-丁二醇含量顯著上升,可能與糖解代謝路徑的變化有關。這些成分的增加,使得酒體口感更為圓潤,並影響了香氣層次。

 

編按:本篇參考研究為《超高度精白米を用いた純米大吟醸の試験製造とその品質

原文出自 日本酒初心者的不專業筆記

核稿編輯:郭宜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