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酒的專有名詞超級繁雜,是否讓您眼花撩亂?用我們用羅馬拼音的字母順序為您分類,方便您邊喝邊學,瞭解這個有趣的世界。
專有名詞|一般米(Ippan-mai)
「一般米」是口語上的概略敘述分類,主要對應的詞是「酒米」
日本酒的專有名詞超級繁雜,是否讓您眼花撩亂?用我們用羅馬拼音的字母順序為您分類,方便您邊喝邊學,瞭解這個有趣的世界。
「一般米」是口語上的概略敘述分類,主要對應的詞是「酒米」
尾韻指的是將酒液吞嚥之後所感受到的風味。 這並非單指特定的甜味或酸味,而是更全面地描述飲用吞嚥後,殘留在口腔中的整體感覺,以及各種味覺元素的綜合平衡感。
一般而言,品飲時感覺到甜味的清酒稱為「甘口」,而感覺不太到甜味的則稱為「辛口」。
「稻」(稲,いね),在植物學上屬於稻科稻屬的植物。它的屬名 Oryza 源自古希臘語的拉丁文,意指「米」或「稻」;而種小名 sativa 則代表著「被栽培的」。
在日本米穀業界,特別是清酒原料米的交易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概念:「RY」,也就是「米穀年度」(Rice Year)。
黑麴菌主要用於燒酎、沖繩泡盛的釀造。圖片來源:Japan Sake and Shochu Makers Association | JSS 黑麴菌(Aspergillus luchuensis)主要用於燒酎、沖繩泡盛的釀造。黑麴菌孢子為黑色,擁有極高的糖化力,並能在糖化過程中大量產生檸檬酸。這些檸檬酸能顯著降低發酵環境的pH值,進而抑制雜菌生長,是在高溫高濕的南方氣候中釀造的理想選擇。
白麴菌主要用於燒酎的釀造。圖片來源:Japan Sake and Shochu Makers Association | JSS 白麴菌(Aspergillus kawachi)為黑麴菌的突變種,約於 1924 年(大正13年)由鹿兒島稅務監督局的鑑定官河內源一郎發現。其孢子呈白色或淺褐色,糖化力與黑麴菌相當,同樣能夠大量產生檸檬酸,因此也具備良好的抑制雜菌能力,但風味表現相對黑麴菌溫和,能更清楚保留原料(如米、麥、芋)本身的香氣特性。
黃麴菌是釀造清酒時最常使用的麴菌。圖片來源:Japan Sake and Shochu Makers Association | JSS 黃麴菌(Aspergillus oryzae)是釀造清酒時最常使用的麴菌,顏色呈土黃色或黃綠色。其特性包括果味濃郁及低檸檬酸等,使得釀出的酒體風味更加柔和、甜美且果香飽滿,特別適合呈現吟釀酒的華麗香氣與纖細口感。
清酒通過「蛇管火入」是常見的加熱法,然而也增加空氣接觸面積,圖片來源:中沢酒造株式会社 為了停止酵母與其他微生物活動,同時更加穩定酒質,會再進行低溫殺菌(巴氏殺菌),又稱「火入」。
「中取」是榨取清酒流出過程中的中段酒液,介於最初流出的「荒走」與最末的「責め」之間。圖片:千代酒造 篠峯 八反 純米大吟釀 中取り生酒 在榨取清酒過程,隨著最初的「荒走」(Arabashiri)流出後,會稍微增加壓力來榨取酒液,這部分處於榨酒過程的中段,所取得的酒液便稱為「中取」(Nakatori)。這區段的酒質飽滿且穩定,沒有前段的狂放,也沒有後段的濃重,因此口感最為均衡,被視為清酒品質最精華的部分,也稱作「中垂れ(Nagadare)」﹑「中汲み(Naga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