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日本酒類輸出貿易概況:新加坡、香港、台灣人均消費前三名!?
日本酒類輸出的分類方式 財務省與國稅廳大樓,圖片來源 Wikipedia 日本國稅廳每月依據「財務省貿易統計」,發布日本酒類出口數據,詳細分類涵蓋19個類別,從酒種、製程到包裝體積,展現日本酒類出口市場的多樣性:
日本酒類輸出的分類方式 財務省與國稅廳大樓,圖片來源 Wikipedia 日本國稅廳每月依據「財務省貿易統計」,發布日本酒類出口數據,詳細分類涵蓋19個類別,從酒種、製程到包裝體積,展現日本酒類出口市場的多樣性:
在 2024 年哥吉拉正式邁入 70 週年,這位誕生於1954年的爺爺級巨星是特攝影史的經典,也是各大品牌爭相合作的對象,酒類聯名從威士忌、高粱到清酒琳瑯滿目,來看看這八個不同版本的酒類哥吉拉,致敬偉大怪獸不朽輝煌!
一起來了解酒類入境資訊。圖片來源:photoAC 想把國外特色美酒帶回台灣與親友分享,卻擔心超過入境限制嗎? 隨著國際旅遊復甦,越來越多旅客關心各國入境攜帶酒類規定。究竟入境台灣能帶多少酒?超過免稅額該如何課稅?攜帶過量又會面臨什麼罰則?
本篇收集台灣與日本在 1、2 月的酒類市集與展覽(持續更新中),無論您是熱愛日本酒,還是想探索更多豐富酒類,活動資訊都統整在這篇文章中囉,快把喜歡的活動加入行程規劃!
圖片來源:飛行釀酒師熊爸 脫醇技術:不想特別喜歡但好像是未來飲料市場的新趨勢 上個月去進修,也順便去了德國的脫硫技術中心學習解決方案,在世界上各國都在研究無酒精飲料製作的同時,如何保留脫醇的風味、降低氧化的風險,成為每種不同技術的核心問題。
在家製作人氣特調,自製調酒超簡單!圖片來源:photoAC 在與家人好友的歡樂聚會中,除了享用美味的餐點,以及與朋友開心聊天之外,怎麼能少了飲品來增添氣氛呢?許多人可能覺得調酒需要專業技巧和繁瑣的器具,但事實上,只要掌握日式居酒屋的調酒方法,搭配簡單的酒款和一顆隨性創意的心,就能輕鬆在家調製出美味飲品。 特別是以清酒、燒酎和果實酒為基底的日式調酒,不僅材料易於取得,調製步驟也很簡單,非常適合聚會時嘗試。 本文也整理出筆者私藏的人氣調酒配方,希望這些創意特調,能讓您的聚會瞬間升級,為親友帶來驚喜與美味!
IWSC 號稱酒界的奧林匹亞大賽。圖片來源:飛行釀酒師熊爸 這次前往倫敦參加 IWSC 授獎典禮前,很榮幸有機會能夠參加 IWSC Judging Panel 的訓練;IWSC 號稱酒界的奧林匹亞大賽,烈酒界與ISC、SWSC、WWA並稱世界四大烈酒競賽,葡萄酒界則與IWC、SWSC並稱世界三大。 其賽期長達七個月,每款酒需要經過200多名的評審反覆品飲,而其中每一位評審每天最多的品飲數量竟然有限制:65品項,以確保味嗅覺不會麻痺!我聽到的時候真的覺得太人性化了!!! 但也因為這樣所以每一出賽光品項的報名費就高達250英鎊。
恭喜日本傳統釀酒技術正式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來源:日本酒造組合中央会FB粉專 2024 年 12 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政府間委員會決議將日本清酒、燒酎、泡盛等「傳統釀酒技術」(伝統的酒造り)登錄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此次UNESCO登錄不僅為日本酒帶來新的契機,無論是國內外市場擴展還是文化傳承,皆均具有深遠意義。同時,這也是日本第23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日本釀酒文化悠久且豐富,燒酎與泡盛同為傳統日本蒸餾酒,但它們在製作方式、原料選擇和地域文化上各自擁有獨特的風貌。 帶您從日本蒸餾技術的發展歷史,了解燒酎與泡盛,並探索現在市面上「甲類燒酎」、「乙類燒酎」或又稱「本格燒酎」,以及「泡盛」這些日本傳統蒸餾酒的名稱分類。
華文清酒圈裡有許多充滿熱情並且不吝於分享知識的人們,持續以自身專業的角度出發,在社群平台撰寫關於清酒、燒酎、泡盛、甚至是葡萄酒與威士忌的相關知識。 本台從數月前開始便非常榮幸邀請到這些學識淵博又幽默風趣的作者們來分享他們的觀點,第三位要介紹的是「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