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爸專欄】關於酒的命題3:關於燒酎酒母01
在一次仕込み的燒酎酒母,教科書大概就寫到這裡;但還有一個隱藏在酒母中的東西,大概所有的課本都沒寫到這段,也歡迎去問不同的老師。 我們常聽到燒酎的酒母就是「一次仕込み」這樣的概說,然而在大家專注地討論日本酒酒母的時候,卻沒有人在聊燒酎的そやし水。 燒酎不使用酒母嗎?燒酎的酒母是什麼?以生酛還是速釀為主?優點缺點各為何?特色是什麼?很難被討論的理由為何?帶來什麼樣的風味?
在一次仕込み的燒酎酒母,教科書大概就寫到這裡;但還有一個隱藏在酒母中的東西,大概所有的課本都沒寫到這段,也歡迎去問不同的老師。 我們常聽到燒酎的酒母就是「一次仕込み」這樣的概說,然而在大家專注地討論日本酒酒母的時候,卻沒有人在聊燒酎的そやし水。 燒酎不使用酒母嗎?燒酎的酒母是什麼?以生酛還是速釀為主?優點缺點各為何?特色是什麼?很難被討論的理由為何?帶來什麼樣的風味?
講到日本酒的過濾,你是不是想到課本上說的,要使用活性碳才能叫做過濾?課本定義了部份的「過濾」定義,但對於細節上就沒有繼續寫下去了。如果還使用「過濾」來定義,這樣的二分法很容易就忽略了過濾前後對酒對顏色、風味、口感的改變。
日本酒與本格燒酎中,麴菌與其亞種的差異?大概所有市面上的教科書都寫了黑白黃三種麴種,簡述了各種麴會帶來什麼風味等;接著用引導式的寫法讓大家把注意力放在酵母上,所以很多酒廠會在酵母菌上面大做文章。 當然酵母菌會給風味帶來許多影響,但不知不覺教育消費者的比重開始偏頗,甚至用三分法來評論麴菌,因此可能常聽到有人說「這支酒是黑麴菌製作的,所以有很高的檸檬酸。」但卻忽略了這黑麴是哪一種黑麴與其更多的細節?
顏色,是品嚐蘋果酒時首先感知的感官之一,因為在品飲前就會使用到視覺。 除了某些非常特殊的品種外,蘋果幾乎不含有色素,只有少量的黃色黃酮醇和紅色花青素存在於果皮中,但它們在壓榨過程中幾乎不會擴散到果汁中,所以我們在成品上幾乎找不到太強烈的顏色。 圖片來源:飛行釀酒師熊爸
中文很有趣,我們常形容「人生苦澀」,這兩者同時存在時給予人的綜合感覺遠比單一的味道更來得強烈。 在蘋果酒中苦味是苯酚類化合物的特徵味道,這些化合物在蘋果中本就自然存在。然而「澀感」並不是味道,而是一種物理知覺:澀感會在口腔的各個部分,例如舌頭、臉頰、牙齦等處引起乾燥感,而這也來自於苯酚類化合物。
酸味是食物的基本味道之一,在蘋果酒中它可被歸類在有機酸家族的代表,蘋果果實中的主要酸是蘋果酸(約佔90%),而在蘋果酒中蘋果酸還會伴隨著乳酸和其他有機酸(如檸檬酸等)。
蘋果酒品飲定義其實和葡萄酒、日本酒等釀造酒大方向是一致的。所謂感官特性,是指能夠刺激人類感官的所有組成:視覺、嗅覺、味覺、觸覺、聽覺。
開始進入發酵動力學的世界了,我們先從入門的糖開始。 蘋果自然富含糖分(約10%至15%),即便在酒精發酵過程中,酵母轉化了大部分的糖分,就算標示乾型(Dry)的蘋果酒也仍然含有殘餘糖分。根據最終產品的規格,以殘餘糖分的含量,蘋果酒可以被分類為乾型、半乾型或甜型。
學校藏內的走廊佈告欄,目前貼滿關於學校藏的報導 位於佐渡島的「學校蔵」是由創立於1892年的「尾畑酒造」(真野鶴釀造元)於2014年改造廢校再生而成的日本酒製造與學習場所。 佐渡島屬新潟縣佐渡市管轄,是日本最大的離島,擁有自然地形、文化和歷史的多樣性,被視為日本的縮影,同樣也面臨著少子化等重要議題的種種挑戰。 尾畑酒造在這片獨特的土地上經營了多年的「學校蔵計畫」,藉由開設釀酒課程和特別授業,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參與者,同時促進了釀造技術的學習,更是帶動地區永續發展的理念的交流,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尾畑酒造的「學校藏」。 真野鶴本藏
圖片來源:日本農業株式會社新聞稿 在確保蘋果樹苗、確認生長環境之後,我們會面臨到一個大問題:誰要去照顧這些蘋果樹? 和我們自家山梨葡萄酒廠不同的是,我們在初期投入時並不特別想要成立一家工廠來做,那如何創造一個最低成本且能夠造福當地農民的商業模式呢?